巴楚县协依坦库勒村的新气象
新疆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我方删除。
6月14日,巴楚县恰尔巴格乡协依坦库勒村村民相互走访学习,交流发展庭院经济经验。
新疆日报讯(记者朱明俊摄影报道)6月10日,星期五,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巴楚县气温高达36℃,自治区畜牧厅“访惠聚”工作组就住在巴楚县恰尔巴格乡的几个村。经过工作组连续三年的工作,这些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协依坦库勒村成为喀什地区有名的“文明村”。
带着一份好奇,记者从巴楚县城赶往20多公里外的协依坦库勒村,想亲身感受一下住村干部们在村里的生活和工作。虽然是炎热的盛夏,田间地头人们都在忙碌着。收割后的麦地里拖拉机在轰鸣着深耕土地,有的麦地里已经种下了秋玉米。还未到村里,远远就能看到绿树成荫的村落里,红顶黄墙的安居富民房整齐划一。村委会就建在村民小区的中间,湛蓝的天空下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村委会的二楼顶上竖立着一块几十平方米的LED大屏幕也很抢眼。
村子里的“三位一体”会
星期五是住村工作组和村委会雷打不动的党团员和积极分子集体学习日,学习活动之后,就是协依坦库勒村固定召开“三位一体”会议的时间。“三位一体”会是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党支部、工作组、警务室等工作力量形成村级事务共商、维稳责任共担、民生实事共办的一项工作机制。
6月10日的“三位一体”会讨论的重点是村里贫困户名单的确定,在之前的三个多月时间,“三位一体”会已经反复讨论过这一工作,工作组在入户看房、看粮、看看有没有读书郞的基础上,挨家挨户指导村民规划庭院,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小队长、会计、村民代表通宵达旦为各家各户按标准测算过人均纯收入,但“精准识别”的问题还是让大家很困扰。
住村干部王祥燕告诉记者,在4月初的“精准识别”工作中,工作组组长刘亚涛毅然决定把“精准识别”测算范围扩大到全村,这是因为工作组在入户走访中发现,还有部分贫困家庭没有列在贫困名册里,已经脱贫了的“贫困户”又不愿望摘帽子。
王祥燕说:“在全村范围内入户重新核算,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工作组面对村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上三下”“三评三选”,走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八步骤”,今天“三位一体”会讨论的21名贫困户名单,大家都心服口服,很快达成了共识。”
在“三位一体”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很认真,确定了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方案。针对贫困户艾麦提·依明和吐尔逊·努尔两户村民专门制定了发展庭院经济和外出务工的扶持方法;对居麦·依斯马依力、如孜·麦海木等有地农民采取了培训养殖技术的方法;对阿提古丽·吾舒尔等无劳动力的农民采取扶持养殖种鸽、肉鸽的方法;对努热曼古丽等有技术的农民采取扶持开办缝纫铺、小作坊、小吃店的方法。
期间,村支书马英军还爆出了好消息,原本不愿脱掉贫困户帽子的村民王举,已经主动找到村委会,不但要脱帽,还主动提出帮扶村里的其他贫困户。
王祥燕说:“思想脱贫太重要了。王举算是村子里的能人,他看懂了村里新成立的养殖合作社的运行模式,争着要去当养殖示范户。只要愿意干、能吃苦,致富路就走得好、走得远。”
村子里的培训基地
6月13日,星期一,天气还是那么炎热,但是并没有影响村里每周一的升国旗活动,住村工作组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都要在这一天带领着村民唱国歌、升国旗。升完国旗后还要进行大宣讲,今天也不例外,村支书给村民们讲了讲村里的一周工作安排,住村干部给村民讲了畜牧养殖的专业技术。
工作组组长刘亚涛说:“我们的住村干部中有草原和兽医专家,所以每周一在协依坦库勒村就多了一个养殖技能培训,促进了村里养殖合作社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带动村民在春季增加种植饲草料、玉米、小麦1000多亩,预计秋季还会增加500余亩的复播玉米。”
刘亚涛告诉记者:“为了加强对村民科学养殖技术的培养,上个月村里的养殖合作社又挂牌成立了“四良一规范”(良舍、良种、良料、良法和规范化防疫)培训基地,一个多月的时间,村子里的男劳动力差不多都在养殖场轮流跟班学习了一遍。今天的培训是带着全村男女老幼到村里的养殖合作社参观学习。”
记者跟着村民在住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了村里的养殖合作社,占地100多亩的养殖合作社,是工作组通过项目和各方的支持修建的,目前已有500多只羊。
刘亚涛介绍说,这个养殖合作社里每户村民都有股份,村民们都很关心合作社的发展,都很主动地到合作社劳动。
从养殖合作社走出,村民们开始一家一户地参观学习庭院经济。经过三年的努力,协依坦库勒村绝大度数村民都搬进了安居富民房,在建设安居富民房的过程中,住村工作组结合村里的实际,围绕发展庭院经济,为村民在庭院内规划设计了小菜园、小果园、小棚圈、小鸽舍、小作坊等配套设施,为每家每户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
结对帮扶共同致富
6月14日,大风突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尘弥漫着协依坦库勒村。一大早,村民们就来到了村委会的多功能会议室,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要在这里举行一个“工作组+村两委+民汉群众”的结对帮扶启动仪式。
协依坦库勒村是一个民汉合居村,嵌入式居住着维、汉、回等多个民族。长期以来这个村民族团结就有好的传统,生产中汉族村民主动给维吾尔族村民传授农业种植新技术,春耕时节,维吾尔族村民主动到汉族邻居地里帮忙干农活的场景随处可见。每年5月,村党支部都要隆重表彰村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互帮互助的好模范。
闫占慈、王举、蔺书吉、熊学华等几个汉族村民也是刚刚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在结对帮扶启动会上,各自主动认领了两户贫困户。
闫占慈是在协依坦库勒土生土长的第二代人,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经常听父辈们说起他们刚来村里时,穷得叮当响,维吾尔族老乡主动为汉族农民提供帮助,冬天给提供抵御严寒的房子,春耕时提供农具和生产资料,现在我们富裕了,能为村子里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是应该的”闫占慈说。
——新疆翻译公司
译声新疆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译声新疆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致电:400-600-6870咨询。